讀後心得:
    這是一本平平淡淡的小說,卻不是說他的故事內容平淡無奇,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感覺到自己的心很平靜安詳的在輕微跳動中。從書本的一字一句中,跟隨主角經歷這一趟旅程,也在過程中去思考,關於人生這個大事件。
 
    故事的大綱是一個痛失愛女的母親,從絕望的生活中,從新站起來的過程。或許這不是一個新鮮的題材,然而每看一本類似的書籍,都能重新去評論自己對身活周圍那些的愛,以及,父母對我們的愛。
 
    還沒身為別人父母的我們,只能揣測,只能盡量的去感受,然而你絕對無法真正的體會到。也沒有接觸過死亡的我,也未曾了解那樣的悲。只是當我聽到友人長輩過世的消息,就能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我想,他們的痛,不是隨著我的眼淚落下後就能停止的。
 
    那是最愛的人,父母,子女,最親近的人,如果這樣驟然離去,如何承擔,接受。
 
    死亡是一個悲痛的事情,然而我相信時間會帶走這一切,淡化這一切。也因為如此,才顯示出活著的珍貴。死亡帶給親愛的他們,那一陣子悲痛欲絕的日子,然而他們總會隨著時間的走遠,慢慢好起來。好不起來的,也就跟隨了。所以我珍惜著這一切,關於,活著。
 
    雖說書本平平淡淡的在描述,然而主角的現在和過去交錯的雙主軸前進,一直到書本的最後,也會有另一番的領悟。所以在文宣上寫,『好看的小說,莫過如此!』確實,就是這樣。
 
    開始閱讀書籍的那時,電視播放著新聞,一名父親帶著兒子到河邊釣魚,兒子意外的失足,在醫院內急救無效,宣告死亡。鏡頭拍到那名父親跪在醫生的面前,懇求著救回他的兒子,寶貝且珍貴的兒子。那時候我已經看到書中女兒死亡的部份了,不一樣的意外情結,我卻從鏡頭的父親感到到書中的母親,在醫院時幾近瘋狂的畫面,令人痛心。盼望那父親,也能同如書中的母親一樣,經歷這悲痛期,隨著時間和友人的幫助下,能重新找回新的生活。
 
    另一部分,由於是來自西方的翻譯文學,書中充滿了基督教的色彩,就連書本的五章目錄也是用聖經某些故事情結當做標語。其實在看了這麼多的西方文學之後,或多或少都有受到一些影響,自己沒什麼宗教信仰,卻看了很多那些受傷的人,不論是心理或是生理上,都在他們的信仰中得到解救,就能體會到一個宗教對於一個人的幫助有多大,因此絕不能說這是一本宣導基督教的書籍,而只是在西方國家中,那就是他們的信仰,無時無刻都看見。
     

四顆星溫馨推薦
 
最後也感謝智富出版社給予這次的試讀機會

再來是活動的連結

 



《來不及說再見》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小說,就像品嘗好酒之後,口中餘韻縈繞不絕,令人念念不忘。
——《大象的眼淚》作者莎拉‧格魯恩 盛讚推薦


媒體、讀者書評一致好評推薦:「好看的小說,莫過如此!」
◎本書出版之前,版權已售出英國、美國、日本、德國、荷蘭與西班牙等6個國家!

妳離開了我……
星期天還會不會來?

生命是一連串道別的漫長過程,
但是,當我來不及跟摯愛的女兒說再見
星期天突然變得好遠好遠。
憎恨凌駕寬恕,盤據我的全身,
我,好像已經不再是我自己了……

一個原本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女人,
在痛失愛女的同時,也一併丟失了自己,
她在南非和夏威夷之間來來去去,
不斷質疑、流浪、尋覓……只求歸鄉,只為找回自己。


【內容概要】

在南非大草原長大的艾比,因嫁給了牧師搬到夏威夷,丈夫、孩子和繳不完的帳單壓得艾比幾乎喘不過氣……但當一場車禍奪走了三歲女兒克麗的生命,艾比的婚姻、友情、生活完全陷入困境,對殺人兇手的憎恨,對父母的不諒解,讓艾比失去了自我認同,開始封閉自己,傷害身邊最親近的人……

南非與夏威夷、過去與現在,層疊交錯,呈現出一個再真實不過的人生、一段令人動容的自我追尋之旅。

小說的場景從夏威夷火奴魯魯的小山丘上開始發展,橫跨至千里之外的南非大草原。讀完之後,你可能會為了女主角艾比的遭遇傷心落淚,卻也能跟著艾比從痛苦、絕望、憤恨、報復等負面情緒所織成的羅網中掙脫,靈魂隨之展翅翱翔,重獲新生!

讀後令人念念不忘的《來不及說再見》,2010年7月27日精彩上市!



【作者簡介】

伊絲拉‧摩利(Isla Morley)

於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出生長大,父親為英國人,母親為第四代的南非人。摩利是南非最年輕的雜誌編輯之一,但她放下了編輯工作,離開了家人與祖國,嫁給了一個美國人並移居洛杉磯。她為非營利組織工作逾十年,一直致力於關注婦女與兒童議題。目前與丈夫、獨生女、兩隻貓和一隻烏龜一同住在洛杉磯。這是他的第一本小說,深刻探討一名母親最深沉的悲痛。

美國Booklist雜誌認為摩利足以媲美美國暢銷小說家克利斯‧波傑里安(Chris Bohjalian,)《雙重束縛》(圓神)、蘇‧米勒(Sue Miller)《我的父親》(哈佛人)、艾妮塔‧雪瑞佛(Anita Shreve)《飛行員之妻》(高寶)。

【重要媒體好評】

伊絲拉‧摩利成功塑造出一名深陷悲痛的女性,極具說服力,且不流於陳腔濫調。即使在小說前半部就透露了艾比最後的依歸,摩利依然一字一句、娓娓道出了一個精采出色的故事。——《出版人週刊》

沒有任何有效策略,或是智慧語錄可以幫助一名母親面對獨生愛女之死。
本書女主角艾比的三歲女兒克麗慘死於肇事逃逸的車子輪下。喪女之慟淹沒了艾比,她開始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充滿憤怒又憤世嫉俗的框框當中,無可救藥地孤立自己,也將丈夫葛雷隔絕在外。葛雷在火奴魯魯一個貧窮、衰敗與落後地區教會擔任牧師,追隨他的教友只有小貓兩三隻。艾比的婚姻搖搖欲墜之時,她所承受的苦難也日益深重。自我孤立的艾比開始回想起小時候在南非的那一段紛擾不安的時光。艾比的父母婚姻不遂,充滿施虐與暴力,而他們在不對的時間點相繼死去,留下了無解的衝突與謎團。當艾比重新踏上家鄉的土地之時,被迫去面對關於過去的痛苦「真相」,而且還必須為了未來做出重大的決定。
「如何面對與走出失去子女的悲痛」這樣的主題並不陌生,而初試啼聲的小說家摩利的文字極具真實感,至臻成熟,令人動容不已之餘也頗具說服力,足以與文壇先進齊名,如美國暢銷小說家克利斯‧波傑里安(Chris Bohjalian)、蘇‧米勒(Sue Miller)、艾妮塔‧雪瑞佛(Anita Shreve)等人。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與療癒的故事,筆觸犀利深刻,情節引人入勝,絕對能夠緊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一讀就停不下來。——《Booklist》雜誌




 快看快看,這就是我第六本的試讀本,超大一本的,而封面就是這次中文版的封面了,超大一張的,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