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046_10151529445023317_745694470_n.jpg  

 

讀後心得:

        從書籍的文宣上寫著,妮可基嫚將接演這部電影,在一開始就對這本書籍有一定的信心,更別說作者之前已經有《漢娜的遺言》和《事發的19分鐘》這兩本有名的作品,而且份量都不算少。

        突如其來接到高中女兒學校的電話通知,在前往學校途中的篇幅,讀者可以快速的了解到母女兩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和事件發生前的一些事情,讓讀者開始去想像,艾蜜莉亞為什麼會跳樓自殺。

        書名原文是,” reconstructing amelia”重建艾蜜莉亞,原文書名取的相當不錯。確實,這本書的內容也就因為艾蜜莉亞的自殺,而母親凱特不願相信以她所認識的女兒個性看來,她絕不會跳樓自殺,而學校給他的自殺理由也不足以讓凱特信服。所以她開始調查,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而一步一步的重新建立,艾蜜莉亞,她女兒,原有的樣子。

        沒錯,雖說父母應該都很清楚自己的孩子該是什麼樣子,擁有怎樣的性格。只是進入高中這青少年時期,就連自己都對自己感到相當迷惘,父母又怎麼會多了解自己小孩的內心呢,這也難怪有叛逆期這樣的名詞了。

        故事精采在於,這場悲劇的發生,嚴格說起來似乎並不歸咎於誰的錯誤,但又似乎每個人都有責任。好比說母女兩人的家庭生活,我們也都能知道父母為了孩子努力的打拼,希冀孩子有更好的物質生活,也盡力的保持兩人之間的情感。而在成長中的孩子,或許不太懂得父母的付出和辛酸,進而造成兩人之間的情感分岔。在這本書中,作者不同的從女兒艾蜜莉亞和母親凱特兩人的觀點下去描繪故事,我們都看見了各自的辛酸,然後非常不忍的看見了悲劇的發生。那似乎是一點一點的小差錯交集出來的陰錯陽差,也就因為如此,更讓人唏噓。

        人與人之間,即便再怎麼了解對方,始終都會保有一些自我的隱私。即便母親再怎麼了解女兒,總有她不知道的層面。但是在這本書中,因為女兒的身亡,母親開始著手調查事情背後真正的原因,因而開始看見了她所從未見過的女兒其他面,再這些橋段上,你會感覺到驚訝的衝擊性,然後無奈的搖搖頭。

        就是在這一連串近乎悲慘的元素下,作者又成功的寫出一本故事。這讓我很期待妮可基嫚演出當中母親凱特的角色,應該會相當的精采。

       

 

arrow
arrow

    en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