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國文化透過影視、娛樂、歌曲席捲全世界時,來看一本韓裔美籍第二代所寫的小說。你可以感受到熟悉的韓國家庭,但身處西方國家中,各式各樣的衝擊碰撞。那是韓劇裡不曾出現的故事。
雖然亞洲國家在西方國家受到歧視也不是什麼太新鮮的話題,但當讀者隨著書中主角智媛一起經歷這段遭遇,仍然會感嘆如果這個世界的人們多一點善意,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悲慘的故事。當然我們也就看不到這本故事了。
吃魚眼,大概不是東西方人種的差異,而是每個人對事物接受度的差異吧。當讀到姊妹倆對魚眼有著強烈的反感和母親津津有味的品嘗著而形成強烈的差異,對於敢吃魚眼的筆者來說,真的是很有趣的橋段。而當你知道魚眼的滋味、口感,就更能感同身受/想像出故事中智媛對於眼睛的描繪。
雖然故事被定調在”恐怖小說”,然而在閱讀過程中,"家庭”似乎才是貫穿整本故事的核心。會不會智媛的媽媽才是這一切事件的根源呢!?青少年時期可以說是最敏感的階段,學業加上人際關係,少年維特總是有數不清的煩惱,若是再加上家庭的因素,便足以讓一個青少年變了模樣。
青少年的排他性很強,當他選擇相信了某種念頭,原先的事情就會被強烈的排除在外。但青少年也相當容易被有技術性的說服,只要你切中他的要點。
一開始當智媛的媽媽結交的新男友,他的行徑讓人覺得他可能會在之後的篇章佔據不少的篇幅,甚至是"恐怖”的來源。但隨著劇情推進,媽媽新男友的"恐怖”並沒有減少,卻又蹦出另一個恐怖來源。直到最後,讀者才會真正的發現,這本"恐怖”小說的真面目。